樓主: 異夜之風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經驗分享】讓我們聊聊評文

[複製鏈接]
21#
 樓主| 發表於 2016-9-6 22:43: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異夜之風 於 2016-9-6 23:43 編輯

逍遙>
  短篇寫到兩萬字也很強了,短篇寫到四千是我的極限了,我會超累XDD

  這邊我想回個話都怕引戰,摸不清這邊狀態(倒地)←以前滿砲的
  不過現在我是個溫和的屁孩(?)看我的簽名檔就知道了!(不要推銷皮卡兵)
  沒關係啦,這也可以……變成你的評文風格啊哈哈(乾)

  那像「修改原句」這種模糊地帶就見仁見智,看當下的狀況而定吧XD
  狠一點也沒關係啊,只要別太過分,我覺得這是評者自由。
  而且看過該評者的書評並確認是否能承受,是求評者該做的。

  其實我本身滿喜歡看書評的啦,不管以前現在,而在我還沒開始評文前,也是書評區的潛水常客。
  除了討論劇情本身外,還有很多個討論點,無論專業知識或是不同見解。

  舉個過去看過的書評好了。我會把內容稍改一下,充當馬賽克。
  有位作者寫架空西幻,而他在文章中寫了「國語」這個詞。
  評者挑出來說「這邊的課程應該不會有國語吧?」但作者和評者有些討論。
  後來有個路過的評者說:「這是架空背景,那麼只要作者高興,這世界有日文韓文都沒問題。另外,『國語』、『國文』指的是該國家的官方語言,例如對英國來說,他們的『國語』就是『英語』一樣。」
  於是這件事就這麼解決了XD

  我舉這個例子的用意在於,只要有了方便的平台,那「參與」的人自然也會產生,而第三方的介入,也有可能帶來更好的思考方向。

  啊對了,我到現在都還沒弄懂家族是什麼,昨天才碰巧按到這東西XD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伏筆打不完啦~我今天不能熬夜還要練怎麼跳妖怪手錶,明天應該也不會放,我要很晚才回家。
  話說我的「乾」意思是「幹」喔(不重要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2#
發表於 2016-9-6 22:45:03 | 只看該作者
還好我是很少用楔子的人呵呵,比較不常在這件事上犯錯。
我比較偏好楔子根本篇故事有著似有若無關係的那種
沒有明顯關聯,但是故事看到結尾或中段才發現關聯的這種
僅個人偏好((笑

還有謝謝樓主+逍遙針對我的疑惑回應!
比較瞭解你們的想法了
會有發問習慣來自以前的老師,因為我以前學畫畫,老師不會主動評斷我的作品,而是用「你覺得這是你可以呈現的最好的狀態嗎?」「你覺得xx的地方怎麼樣可以處理更好?」他會先把問題丟給我這邊,然後再告訴我他的想法。他說創作是自己的事情,很孤獨,也不可能每次總有老師在旁邊,所以要自己問自己問題。這樣詢問的方式幫助我反思問題,算是一種引導的概念吧?
僅供聊天交流!我的做法只是我的習慣~~

至於逍遙說的會變成要對方發展其他世界觀
我也沒有啦~~不過他沒想到而且他也不介意去想一想的話
搞不好多發展一點也不錯??
這有點像「你畫面這個角落有點空,加一點娃娃或花裝飾一下,你覺得怎麼樣呢?」
那種感覺??

點評

那是老師的教學方式吧,的確有這種教法,但我是不喜歡用在同儕身上⋯⋯可能是我覺得指導意味有點重吧。  發表於 2016-9-7 15:35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3#
發表於 2016-9-7 05:49:55 | 只看該作者
喔對,我就是那個黑歷史的傢伙,至今為止還想著要不要把那些東西刪掉(趴)(上來幹嘛

我想大概就是,評文這種東西其實挺需要互動的(?) 我個人其實是偏好於把一個一個問題挑出來跟人講,於是所以會弄到非常多的你問我答。

因為如果整體看,講了許多東西,其實有時候會比較複雜。我會拆開來跟人一個一個講,不懂就是再換一個方式說明,或是自己舉例。

評文這種東西,說起來也是挺複雜的啦,有把大問題點出來統整的、有的是單看文章本身評文、有些是從基礎方面開始挑錯。

應該說是從一開始,評文的方向就會不盡相同,可能還是要看作者比較希望是哪方面的吧。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4#
發表於 2016-9-7 15:33:22 | 只看該作者
異夜之風 發表於 2016-9-6 22:43
逍遙>
  短篇寫到兩萬字也很強了,短篇寫到四千是我的極限了,我會超累XDD

⋯⋯如果可以的話我也不想寫這麼多字,但是我喜歡的劇情得拿一大堆字數去填比較有感覺囧
上次嘗試兩天飆完兩、三千字完結,覺得無法更累,重點是還一堆小缺點XDD

呃好吧,我是不太怕引戰所以⋯⋯維持基本禮貌,如果他堅持戰我我就戰回去(不要)
被禁言就算了(等等)
不過這裡是個溫和的地方,目前還沒遇到幾個敢戰的人(咬手指)
⋯⋯有笑到wwwwww
這麼嚴厲非我本意,我只能說⋯⋯施主保重(合掌)(咦)

我還是比較傾向給人家建立自信,不喜歡一次把缺點都挑出來,有些東西沒有到一定高度應該很難感受到(?)
就讓人家慢慢進步,這種感覺吧⋯⋯但是對文我真的是情不自禁,沒辦法拿出第二套標準啊wwwww

我就混過御論而已,這邊的原創文我看的也不多,如果有看過才會對書評有點興趣。
沒看過的我看到書評也不太想去翻這樣(抓頭髮)
我也是這幾年才意會到「國語」兩字是代表「本國官方語言」這件事www
不過我認為「國語」雖然在意思上站得住腳,但是本身很出戲,會有種被扯回現代的感覺wwwww

現在御論比較麻煩的是人,是有多少人會去參與這件事。
不然老是我們這些人在玩也很無趣啊⋯⋯帖子這種東西,就是標題沒興趣就不會想點進來了,放在人家的樓下面搞不好還有機會製造「路過」?

本質上來說就是個子板,用的人少之又少,不過大家都可以開,所以要來什麼樣的主題都可以。
比較容易聚集到有相同興趣的人⋯⋯這種感覺?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5#
 樓主| 發表於 2016-9-9 17:29:0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異夜之風 於 2016-9-9 17:39 編輯

  這幾天大家好像都沒對我上次說的部分產生疑惑,那麼我就丟丟我看過的問題吧XD

Q:一定要有楔子或序章嗎?
A:沒有也可以,但最好別把楔子視為可有可無的東西。如果你對自己寫故事的能力很有自信,就另當別論。

Q:楔子和序章可以一起用嗎?
A:沒有「不可以」這種規定,如果用得好會有加分效果,當然,不好的話就是扣分了。舉《沉月之鑰》第一卷來說,在序章之前又放了四個不同視角的故事,連結和敘述手法相當精湛。另一個正面例子是原創動畫「91Days」,開頭是男主角收到了一封信,看完之後露出了恐怖的笑容,接著是短短的男主角小時候的故事,之後才回到長大後的故事。這兩個我都推薦觀摩一下(?)

如果沒想到要回什麼或有人回的話,我就不一一回了,抱歉我沒梗
但還是希望大家可以留下感想或經驗給壇友參考用,另外,如果有覺得太複雜或希望舉例的地方也可以說說,因為我的本科是教國小生語文的,雖然國小生不學這些,但可以給我當講解方式的參考……

>逍遙
  那你可能滿適合中篇小說的欸,像我自己就很不會寫中篇,我要不是寫很片段的,就是寫超級複雜的那種劇情,很難拿捏XDD

  不然逍遙當同人評者好了,這樣的話就有人可以評同人了,像特傳、吾命什麼的XDD
  我超崇拜一個專攻同人的評者前輩,她超厲害的QQ

  你這樣一說我才發現有出戲感,果然我還是不能想得很全面XD

  我是怕光「麻煩」這點就嚇跑很多人啦……不過我現在比較想推你入評文坑(乾

  沒想到用家族的人很少,冒險者天堂也有類似的東西,但反而大家都是在家族玩比較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表於 2016-9-9 22:33:11 | 只看該作者

伏筆

本帖最後由 異夜之風 於 2016-9-10 18:43 編輯

  伏筆介紹
  下面的東西超我流的,不過反正是分享帖嘛哈哈就算了(#
  我自己分的伏筆功能有兩種,一是釣胃口,二是合理化劇情,三是給人驚喜感。雖然一二都可以給人驚喜,但我還是覺得有點不同。

  一、釣胃口
  這類伏筆埋下去時就很引人注目,會讓讀者「強烈意識到」;解開的時候,則會讓人覺得「獲得解答」。但要注意,這種大伏筆如果最後作者自己沒解開、忘掉,會被大扣分喔。

  舉例:妻子有約要出門,丈夫和妻子笑著擁抱、親吻了對方後,丈夫溫柔地送她出門。妻子轉頭揮了揮手後,便開門出去了。而丈夫在她走出門的瞬間,露出了陰鬱的眼神凝視她。

  如果埋了這個「眼神」的伏筆,結果到結局這對夫妻的生活都很美滿、沒發生任何事,就會讓讀者覺得自己被騙了外加莫名其妙。

  二、合理化劇情
  埋的時候不太引人注意,解開的時候可能會有讀者沒注意到,加減分視情形的類型。
  其實這應該搭配「序章」那個看的,結果隔了那麼久(倒地

  主角是孤兒然後被人撿回家養,這已經是老梗了,看到最後我都覺得這些人都太有愛了,莫名其妙撿個小孩都不會想丟到孤兒院,還是說瑪莉蘇氣場會讓人弱智忘記有這東西?(乾)
  舉我那序章的例子,安排了「少爺」很有錢、覺得到處包含家裡都很無聊、有點任性但不是壞人、那個嬰兒讓他感覺有趣,於是促成他決定「把他(嬰兒)帶回家養」。

  雖然還是有些簡陋,不過當例子而已大家包容一下哈哈。總之,有些情節先安排好,不然要人人就到,要車車就來,會讓讀者覺得運氣「太」好。

  三、給人驚喜感
  就是彩蛋(?)對我來說比較像有用有加分,但伏筆深容易沒注意到的類型。
  雖然有劇透嫌疑但反正過段時間了,我就直接舉我原創文的例子吧,這是彩蛋的其中一種形式

  這是個櫻花精的故事。
  櫻花精很討厭自己是櫻花,櫻花實在太沒用了,不能抵抗人類傷害她。有個人類男孩告訴她,不要討厭自己是櫻花,因為,他最喜歡櫻花了,櫻花的顏色是世界上最幸福、最漂亮的顏色,並且為她取了個名字「最幸福的櫻花,小櫻」。
  後來因為一些緣故,男孩要離開。離開前他們約定,他一定會回來。過了幾百年後,男孩長成男人,回來了,卻忘了輪迴前的約定,也看不見妖精了,還向另一個人類女子求婚。
  櫻花精非常難過,一瞬間,整條河岸的櫻花瞬間凋謝,花瓣灑滿天空、掩蓋了河流,非常美麗。人類女子說,看起來好悲傷,就像櫻花在哭泣一樣;男人卻說,才不是呢,這一定是櫻花送給我們的禮物,因為,櫻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花朵呢。

  我流伏筆埋法
  嗯對,超我流,我平常就是這麼埋伏筆的,沒問過別人所以不知道其他埋法XD

  釣胃口:我會設定「真相」和第一個埋點和埋法,接著把「真相」分段或分層。
  分段就是放「線索」;分層我比較少寫,是用在「不同層次的真相」上,可能會有虛假的真相和真實的真相,或者不同角色領悟到的真相程度等;這兩種都會大致設定好劇情進度分次給出。
  這兩個類型可以同時用,也不排除有「靈光一現」的狀況,但大致上受「大綱」所定。

  合理化:會先決定好結果(例如嬰兒一定會被撿回去),然後邊打邊看哪些素材可以用。

  驚喜感:邊打文章,邊看哪些戲分很重的素材可以拿來用。

  一樣,這些類型和埋法也不用嚴格區分,各個素材、類別都可能混用(例如「彩蛋」用了「合理化」的手法鋪梗),這非常自由,不需拘泥。
  以我自己說的話,伏筆滿講靈感的,但多寫多觀摩我覺得一定有幫助,就像多看書寫文章,文筆也會有一定長進。

  伏筆深淺
  這東西真的非常藝術和抽象,表現和調整手法非常多,我只能說說評賞心得,聽聽就好。

  對我來說,「真相」就像尼斯湖水怪,伏筆可能是一個腳印、被甩出水面的尾巴或者一個關於水怪的傳說、謠言。

  太淺的伏筆就像一次露出太多的水怪,一下就猜到真相,讓讀者失去興趣,過度強調會造成這種效果,這是敘述手法的問題,只能多練多修。
  用老梗、立flag也是,因為讀者已經「看太多」了。這時候可以丟個煙霧彈、聲東擊西,讓讀者的注意力暫時轉開,或者乾脆改變劇情。

  當然也可以用個餌釣讀者,等他以為自己猜到真相後,才發現自己被騙了。這種用法要注意一下,不然讀者都棄坑了才揭露真相也沒用XD
  老梗新用在很多故事都看得到,就不特別推薦了。另外分享一句話:連老梗都不會用,就別談創新了。

  太深的伏筆就像起伏時濺起的水花,讓人們沒意識到牠的存在,但我有見過滿漂亮的運用。

  這是現在的新番,我會改變一下內容,希望不要有人被劇透到(?)

  第一個伏筆,主角和他的趴呢在咖啡廳喝咖啡吃蛋糕,主角放了五包砂糖在咖啡裡面,被趴呢吐嘈:「這樣不就失去了咖啡的滋味嗎?」
  在這裡,因為「伏筆深」所以藉由趴呢的「吐槽」引起觀眾的注意、加強印象。

  第二個伏筆,主角和趴呢分頭行動,趴呢去收集情報,主角去收集物資。主角在商店的時候,看到了櫻桃罐頭,所以全買了下來,之後又在另一家店看到了子彈,順便買了一把。
  如果主角的畫面只買了櫻桃罐頭,會讓觀眾的過度關注,可能會「梗太淺」,所以放了買子彈的畫面轉移大家的注意力。
  另外,這要第一個伏筆夠突出才能發揮效用,所以第一個伏筆的強調是有必要的。

  接下來是主角和趴呢兩人對抗一個壞蛋。壞蛋不怕子彈和刀,結果在趴呢差點被殺時,主角衝出來用一堆罐頭攻擊壞蛋,趁他不備時,兩人得以逃走。

  當集結尾,是主角和趴呢坐在車上,趴呢碎碎唸著打開罐頭,吃掉一顆櫻桃後,抬頭望著天空感慨:「甜死了……」
  這裡是用現有素材結尾。

  這些東西我說起來好像感覺沒什麼,但呈現起來真的感覺很棒,伏筆還分段放的,第二個伏筆是第一個的煙霧彈,還以為是加強主角特質用的,無預警地就被牽著走了。
  超推這部動畫,我從第一集看到第七集的反應都是「你他媽那麼會鋪梗是對的嗎」然後看第七點五集(一到七彙整)的反應是「我還以為我找到的伏筆夠多了,結果比我想像的還多那麼多嗎」。
  這讓我深深體會到,任何敘述故事的形式都是一種藝術,真的不能只侷限在文字創作,多看多聽才能學習更多。

  來補個好了,作為評者對「伏筆」的感想,完全就是靠平常看各種創作的時候就要多看多找。
  我這個人不是天才型,所以要硬拼經驗值,高到一定程度才能察覺伏筆深淺、各種伏筆表現法、合理化的伏筆處理等等,大家應該都是喜歡看故事的人,我覺得花一點時間在心裡分析後,完全是可以做到「察覺」和「評析」的。
  以上,就是我對於伏筆的經驗、分享及心得。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7#
 樓主| 發表於 2016-9-28 21:38:24 | 只看該作者

如何不矯揉造作——詞彙篇

本帖最後由 異夜之風 於 2016-9-28 21:42 編輯

  發了誓說放颱風假就更新,所以我……來還願了,感謝文哲,讚嘆文哲。
  之後來的次數只會越來越少,有什麼問題的話私噗我比較快,我會天天上噗,但一個月上不到一次御論(yay)

  本來想講小說自由和劇情合理化,不過隔太久我都忘記要說什麼了(炸)所以來個簡單但新手老手都常犯的毛病吧——矯揉造作

  國語或國文課都是所有人必上的課,課程中我們會學習各種詞彙及標點符號運用、造句至寫文,大量的知識及練習經驗都是由此累積,但是,國文課教你的是怎麼寫作文,而不是怎麼寫小說。

  老師教你的一些東西,聽聽就好,你用在作文裡面會得高分,但在小說就不一定了(散文不是我的強項,因此不討論)

  舉我國中時的一個例子,當時有個國文代課老師教我們上課,他說:「像『爽』之類的字眼都不可以用喔,要改成『愉悅』之類的詞,髒話當然更不可以!」

  好,那先讓我們看看下面這句:
「你知道那時候我是什麼感覺嗎?」他像是要宣洩心中的興奮般,將拳頭重重捶在桌上。「幹!爽爆了!」

  如果要改成國文老師的標準會變成這樣:
「你知道那時候我是什麼感覺嗎?」他像是要宣洩心中的興奮般,將拳頭重重捶在桌上。「啊!好愉悅啊!」
  我不知道你們是什麼感覺,總之我感覺這傢伙是神經病。

  就算因應不同詞而改成其他語句:
「你知道那時候我是什麼感覺嗎?」他像是壓抑不住心中的喜悅般,將手撫上了胸口。「啊!好愉悅啊!」
  噁心。
  順帶一題,當年那個代課老師還說「用越多成語加越多分」,這我就不示範了,因為用起來實在太傷眼,只可惜我還是常常看到有人這麼用。

  不同詞語,可能讓整段文字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幹」就是「幹」,「靠」就是「靠」,「超」就是「超」,「爽」就是「爽」,如果一個字可以表達出你最需要的意涵,那你就沒必要權宜成其他字眼。

  即使你花一大段句子去取代那一個字,給人的感覺想必也不一樣,就像你硬要用句點和文字去取代驚嘆號,那效果絕對差很多。

  作文,是做作的文章;小說,是最貼近人的描述。

  基本上,所有的小說都會極力讓角色「很真」,語氣、行為、思想、劇情的自然,便是好小說的其中一個要素。拿暢銷小說之一《哈利波特》來說,我到現在都覺得我的貓頭鷹只是迷路了呢QQ(#)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8#
發表於 2016-9-28 22:29:16 | 只看該作者
異夜之風 發表於 2016-9-28 21:38
  發了誓說放颱風假就更新,所以我……來還願了,感謝文哲,讚嘆文哲。
  之後來的次數只會越來越少, ...

就是口語化和文句話的差異吧?

對白的部分可以,直接意寫,感覺會生活一些;但是若放在敘事、敘訴上就不適合太口語的詞彙。
個人覺得要看讀者群,要給什麼讀者看,就寫哪一種文風吧?

成語的部分,只要不濫用,或用錯;我覺得都可以,影響不大。語句順暢、意思清楚就好了。

最近看了一些散文,覺得有些散文的用字遣詞真的很美。三兩句話就把感覺給帶出來,讓讀者意猶未盡。
當然,那也要看讀者吃不吃就是了,我個人是雜食啦!只對政治和宗教有排斥就是了。(嚼嚼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表於 2016-9-29 00:00:0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異夜之風 於 2016-9-29 00:47 編輯

  因為台北放兩天所以……我更兩篇。感謝文哲,讚嘆文哲,希望下一個颱風還可以繼續放,愛你喔。

  這次來說說人稱好了,我覺得很多寫手都把人稱亂用,或者不知道人稱所代表的意涵,導致文句太僵硬,我除了做一些基本介紹,也會把我看書的經驗分享出來。
  此外,御我也有寫的文章相關,大家可以看看。點這邊
  有點難度的教學文可以看看這篇

第一人稱

  使用第一人稱就代表整個內心獨白、行為都會暴露出來,但絕對不知道其他角色的思想、視角。
  這道理很簡單,你媽絕對不知道她在罵你時,你在心裡賭爛了些什麼、偷偷瞪了她幾次,除非你全部坦白地告訴你媽,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

  第一個許多人(不管新手老手)常犯的錯誤是,作者把敘述者不該知道的事都寫上去了。

  舉例:
我不知道的是,在我轉身後,她露出了陰狠的眼神瞪著我,和剛才溫柔婉約的女孩截然不同。
  你都不知道了是怎麼在腦子裡迸出這句話的?所以你是知道的嗎?不不不你說你不知道了啊……所以你是知道還是不知道?

  做人不要太貪心,寫著第一人稱的時候就不要妄想第三人稱的好處了,這類第一人稱是不允許作者心理涉入的!
  當然你也不能直接知道對方的情感!!這很重要!!你只能描述其他角色的眼神、言行舉止,讓敘事者猜到對方在想什麼!!除非你的主角有超能力可以知道對方在想什麼!!!

  第二個也許多人常犯,但不太算是錯誤,只是小小缺陷——以為把主角的「他」直接改成「我」就是第一人稱了。

  大衛‧洛吉在《小說的五十堂課》中所改的例子實在太經典了,請容我截一段來用。

多麼好玩!多麼舒暢!因為一直以來,當門鍊輕輕地「喀拉」一聲——現在就可以聽見那聲音——便會打開落地窗,投入伯頓鎮的新鮮空氣中。多麼清新,多麼涼爽,那氣息比起此刻當然要平靜一些,那是屬於黎明的空氣,像輕拍的浪,像浪之吻,酷涼、強烈卻(對當時還是十八歲的來說)神聖,站在敞開的窗戶旁,感受著從前,覺得好像有某種不祥的事情要來臨了……

多麼好玩!多麼舒暢!因為一直以來,當門鍊輕輕地「喀拉」一聲——現在就可以聽見那聲音——便會打開落地窗,投入伯頓鎮的新鮮空氣中。多麼清新,多麼涼爽,那氣息比起此刻當然要平靜一些,那是屬於黎明的空氣,像輕拍的浪,像浪之吻,酷涼、強烈卻(對當時還是十八歲的來說)神聖,站在敞開的窗戶旁,感受著從前,覺得好像有某種不祥的事情要來臨了……

  第一個段落,才是維吉妮亞‧吳爾芙《戴洛維夫人》的原句。兩個段落只差在人稱的不同,第二個卻給人矯揉造作的感覺,比較像是作文,而非小說中角色「隨意」的內心獨白。
  有趣的是,大衛‧洛吉刻意改寫此段,是要講評維吉妮亞在「意識流」書寫中,巧妙地將作者心理置入的手法,但後者我卻經常看到小說這麼用,尤其最後一句XD

  通常而言,第一人稱獨白比較像是當下、立即記錄下的反應,如果太過文謅謅,會更像是散文、作文,或者你直接用第三人稱還比較好。

第三人稱

  第三人稱又叫「上帝視角」、「全知觀點」,不管叫什麼名字,總之就是很神很猛什麼都知道就對了。

  單論敘述的話,第三人稱還滿容易上手的,不需要辛苦思考主角不知道的劇情怎麼寫,可以自由切換角色視角,還不用擔心內心獨白的遣詞用句會不會OOC。

  我會這麼讚美第三人稱,是因為我就是第三人稱愛好者XD

  但第三人稱當然也不是完美的,它讓我最頭大的地方就是「視角轉移」的部分。

  即使是第三人稱寫作,作者一次還是只會選擇一個角色的視角進行劇情,而在鏡頭的轉移時,經常會太過突兀,讓讀者措手不及,甚至是混淆。
  很多網路上的教學文會告訴你,一個段落或一章內,只能用一個角色的視角,但這不是絕對,只要技巧夠好就可以避免掉這種問題,視角之間的過渡、銜接要多加揣摩。

  因為我手上的例子好像都違反版規,所以就不直接放上來了,總之我自己慣用的方法是用「兩個視角的交會點」做緩衝,例如A做出了一些舉動時,順勢切換到B對此的思考或舉止。不知道我這樣講會不會太模糊,看不懂再說吧(廢)

我快要錯過壓線時間了所以就先不打第二人稱了,明天再說,拜託讓我還願成功!!
好喔12點整,不管我就當成功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0#
 樓主| 發表於 2016-9-29 00:24:11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異夜之風 於 2016-9-29 00:52 編輯
少風 發表於 2016-9-28 22:29
就是口語化和文句話的差異吧?

對白的部分可以,直接意寫,感覺會生活一些;但是若放在敘事、敘訴上就不 ...


  有些敘述可以優美,但有些細節的地方卻會造成一些缺陷,這要看採取的人稱寫法、文體和角色個性而定。

  第三人稱的敘述,我想爭議應該不大。

  如果是敘述動作的話,第一人稱「觀察」其他角色,因為還是屬於「該角色的思考」,所以要跟角色的個性緊緊扣上。

  以思考、內心獨白來說,如果這個角色知識水準相當高,或許就可以用大量修辭,而若是知識水準較低、年紀幼小,或許就不那麼適合了,詹姆斯‧喬伊思《尤里西斯》是個相當經典的例子,整個故事都是以不同角色的內心獨白呈現。

  成語方面,我只是覺得並非用越多越好,台灣的作品還好,但中國的網路小說非常……誇張(#)

  散文不是我的強項~~~雖然我也看散文,但我創作還是主攻小說XDD
  我還是欣賞散文的啦,〈碧沉西瓜〉這類像是作者的文采已經滿溢出來的文章當然喜歡,但要選擇的話我還是更愛看故事←小鬼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复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