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19|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知識堆砌] 中國妖怪相關資料整理 (緩慢更新中//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5-3-29 17:16: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天夜弦 於 2015-3-30 22:49 編輯

資料出自→維基百科:中國妖怪列表


【A】

※傲因
傲因是漢族傳說中的古代神獸之一。它類人,穿著破爛衣服,手為利爪。襲擊單身旅人,喜食人腦。舌頭暴長,有時伸出盤在地上休息,用燒燙的大石擲之,可殺。
出自:《神異經(西荒經)》

※媼
一種又像羊又像豬,躲在地下以吃人腦維生的妖怪。
出自:《搜神記》、《晉太康地誌》

【B】

※白鵺
單張之山,其上無草木…有鳥焉,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出自:《山海經》

※比肩獸
比肩獸,又稱蟨,傳說中祥瑞之獸名。雙頭。
出自:《宋書·符瑞志》

※丹雀
丹雀,傳說中像徵祥瑞的赤色雀。食者老而不死。
神農炎帝把丹雀鳥賜給的五穀種子分給先民,但下種後不開花結果,顆粒不收。炎帝用八封占卜演算,找出「陰陽有差」,即五穀得到的陽光不足。在天神的幫助下,炎帝騎著五色鳥飛往東海蓬萊島,抱著太陽趕回,把太陽掛在姜氏城頭,從此五穀豐登,萬民安樂。
所謂「丹雀」、「陽鳥」、「鸞鳥」,就是鳳凰神鳥的原型。
出自:晉朝王嘉《拾遺記·炎帝神農》:「時有丹雀,銜九穗禾,其墜地者,帝乃拾之,以植於田,食者老而不死。」

※畢方
畢方,木精,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火災之兆。其形如鶴,體色為青色夾雜紅斑,赤腳白喙,一足(或說僅有一翼),經常叼著火團,見則邑有訛火。
名字來自於竹子和木頭燃燒時發出的噼啪聲響。牠是火神,亦是木神,居住於樹木之中。傳說黃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時,乘坐著蛟龍牽引的戰車,而畢方則伺候在戰車旁。
在《山海經.西次三經》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種鳥,型狀如鶴,一足,有紅色的紋和白喙。就是叫做畢方。《海外南經》:「畢方鳥在東方,青水西,只有一隻腳。」而《淮南子.汜論訓》中說,木生畢方。因而有說畢方是木精所變的,而形狀是鳥、一足、不食五穀。《在文選.張衡〔東京賦〕》中說:「畢方...老父神,如鳥,兩足一翼,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也。」而《韓非子.十過》中說:「昔者黃帝合鬼神於西秦山之上,駕象車而蛟龍,畢方並害。袁珂說畢方是鳳,鳳為太陽鳥,故「見則其吧有訛火」。《駢雅》:「畢方,兆火鳥也。」鳳即為神,也是災難的象徵。《淮南子.本經訓》:「堯之時...大風為害,堯乃使羿...繳風於青邱之澤。」大風即大鳳。《淮南子》「木生畢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響所玫,意即木生火。因畢方為火鳥故用畢方代火,非指畢方生於木。
出自:《山海經·海外南經》《韓非子.十過》《淮南子》

※並封
並封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它類豬,黑色,前後皆有頭。述盪則是左右有頭。
出自:《山海經》

※白衣秀士
出自:《西遊記》  

※壁神
出自:???

※狴犴
狴犴(拼音:bì'àn,注音:ㄅㄧˋ ㄢˋ),又叫憲章,龍生九子之一,形像老虎有威力。
傳說其好訴訟,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立其形象,後為牢獄的代稱。《潛確類書》:「狴犴好訟,形獄門上。」
出自:???

※白龍馬
龍馬有謂八尺以上的大馬。白龍馬即白色的龍馬,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傳說生物。在《西遊記》中,唐僧的座騎白馬,被龍王三太子所誤食,後因龍王三太子其實已為觀音菩薩所點化,原是要保助唐僧上西天取經,因此自己化身為白龍馬,成為唐僧的座騎(其原因鍳於普通馬匹難以應付西天取經),後封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根據流傳的西遊記文中所述,白龍馬原來是西海龍王敖閏殿下的三太子,名字叫敖烈。西海龍王龍王三太子縱火燒了殿上玉帝賜的明珠,觸犯天條,犯下死罪,幸虧大慈大悲的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幸免於難,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經。無奈他不識唐僧和孫悟空,誤食唐僧坐騎白馬,後來視劇《西遊記》中的白龍馬前身小白龍被觀世音菩薩點化,鋸角退鱗,變化成白龍馬,皈依佛門,取經路上供唐僧坐騎,任勞任怨,歷盡艱辛,終於修成正果,取經歸來,被如來佛祖升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後在化龍池[來源請求]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在《西遊記》目錄或書中詩賦里,白龍馬也常稱作意馬,五行屬水。在民間故事《寶蓮燈》中曾經幫助沉香救母。
出自:《西遊記》

※貔貅
貔貅(拼音:pí xiū,注音:ㄆㄧˊ ㄒㄧㄡ,音同「皮休」),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麒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喜吸食魔怪的精血,並轉化為財富,因此許多現代人將牠做為手鏈,希望能招財,並說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但其說法並未見於古代文獻中。 貔貅有獨角、雙角之分,獨角的名辟邪,雙角的名天祿。
很多人認為貔貅就是現在的貓熊(大熊貓),但是從先秦古文看來,這個說法值得商榷。有學者認為大熊貓被稱為「貔貅」是源自清代旅遊家胡世安所著的《譯峨籟》一書,這本書明確說明,此「貔貅」跟史記記載的猛獸「貔貅」完全是兩碼事。《譯峨籟》書中的貔貅,實際上是皮裘的諧音,作者認為「皮裘」太俗,所以改稱「貔貅」。後人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前後兩種貔貅混為一談,所以就鬧出大熊貓參軍的笑話。
還有一種説法認爲,貔貅在古代有兩種,分別是單角貔貅和雙角貔貅,有人說單、雙角區別公(為貔)母(為貅)、還有人說是區別善惡,總之是有單角貔貅的,而今多數都是雙角貔貅,已經很難看到單角貔貅了。
從以上紀錄看來,貔貅可能是一種像虎的短毛猛獸,具體是什麼則沒有明確記載。而現代一些人[誰?]不明究裡地將貔貅、辟邪等神獸混淆在一起,並產生許多推測或者異想天開的說法。
貔貅自古至今一直被用作辟邪化煞,鎮宅旺財的神獸,現代的風水師經常將貔貅與辟邪混淆在一起。「辟邪」是另一種與貔貅外貌相近的神獸,由辟除邪穢的想法具像化而產生。
基於貔貅的猛獸形象,古時候人們常以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
出自:《尚書·牧誓》、《史記·五帝本紀》、《周禮‧大司徒》、《說文解字》、《詩·大雅》

評分

1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5-3-30 23:36:26 | 只看該作者
※灞波兒奔
出自:《西遊記》

※贔屓
贔屓(注音:ㄅㄧˋ ㄒㄧˋ,拼音:bìxì),又名龜趺、填下、霸下,龍生九子之一,貌似龜而好負重,有齒,力大可馱負三山五嶽。其背亦負以重物,在多為石碑、石柱之底台及牆頭裝飾,屬靈禽祥獸。其原形可能為斑鱉。
傳說贔屭在上古時代常馱著三山五嶽,在江河湖海裡興風作浪。後來大禹治水時收服了它,它服從大禹的指揮,推山挖溝,疏遍河道,為治水作出了貢獻。洪水治服了,大禹擔心贔屭又到處撒野,便搬來頂天立地的巨大石碑,上面刻上大禹治水的功跡,叫贔屭馱著,沉重的石碑壓得它不能隨便行走。贔屭和龜十分相似,但細看卻有差異,贔屭有一排牙齒,而龜類卻沒有,贔屭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贔屭又稱石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它總是吃力地向前昂著頭,四隻腳拚命地撐著,掙扎著向前走,但總是移不開步。中國一些顯赫石碑的基座都由贔屭馱著,在碑林和一些古跡勝地中都可以看到。

※冰蠶
冰蠶是中國傳說中的生物。在金庸的《天龍八部》和其他武俠小說也出現過冰蠶。
出自:《太平御覽》卷八百二十五〈資產部五‧蠶〉晉‧王嘉《拾遺錄》、《徐大正閒軒》

※病魔
出自:《西遊記》

※奔波兒灞
《西遊記》中亂石山碧波潭萬聖龍王手下的小妖,本身為一鯰魚怪。曾與灞波兒奔一起奉九頭怪之命巡視祭賽國金光寺的寶塔而被孫悟空活抓。
出自:《西遊記》

※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塵大王
犀牛精。
出自:《西遊記》第91回

※駮
駁,古代傳說生物,狀似白馬,黑尾,頭有一角,有利齒且四足為爪,發出來的聲音如同鼓聲。專吃虎豹。可以御兵。
出自:《山海經》

※百眼魔君
《西遊記》中的妖怪,又叫作多目怪,是一條蜈蚣精。
出自:《西遊記》

※魃
旱魃或稱魃,中國神話中的妖怪,是一種傳說中的生物。
這是一類不明生物的總稱,進入21世紀之後,較為少見。其形象描述多見於20世紀以及之前的中國古籍記述,以及鄉間民眾的口口相傳。其形態與民間傳說中的殭屍相類似。
在傳說中旱魃一旦出現,必定伴隨著大旱。並且有時還可攻擊人類。
關於旱魃的形象在《神異經》中記載:「長三四尺,袒身,兩目頂上,行走如風,名曰魃」。
關於旱魃的來歷有多種說法:
最早的《詩經》里就有「旱魃為虐,如惔如焚」的描述。《山海經》有女魃導致旱災的記載。而漢代以後,關於旱魃的傳說越來越多,其形象也各不相同,《神異經》「長二三尺,裸形,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求雨》中旱魃乃死者的骨骸而成,宋人朱彧在《萍州可談》中把旱魃說成是婦女生出的妖怪。明清時期,旱魃為殭屍的說法被廣泛接受,「打旱骨樁」、「焚旱魃」等求雨習俗也流行開來。不少地方的人們覺得旱魃是死屍所變,一旦發生大旱,就要趕緊去查看新墳,如果墳上有火光、挖開之後死屍遍體白毛,就是旱魃,摧毀它才能消解旱情。
埋陰霾旱魃­­《道法會元》卷七八:「天地之間有旱魃陰霾二鬼,為旱澇之害。旱魃頭如人形。蛇身有翼,凡祈雨則埋其頭於坎地。陰霾頭如女人狀,狐身,有翼,凡祈晴則埋其頭離方之地。俱用罡煞炁以禁之。
出自:《詩經·大雅·雲漢》、《幼學瓊林·卷四‧釋道鬼神類》、《神異經·南荒經》

※白骨精
白骨精,又稱白骨夫人、屍魔。中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中的角色。「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中國婦孺皆知的故事。電視及電影上白骨精多以白色的骷髏骨型態出現。
當代的部分中國白領階層和中產階級自稱「白骨精」,是取「白領、骨幹、精英」之意。
白骨精出現於《西遊記》第27回「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走到白虎嶺,唐僧疲憊下馬休息。因為四周沒有人家,孫悟空只發現很遠的地方有桃子可以摘。
白骨精發現了唐僧,想吃他的肉長生不老。於是變成一個去給丈夫送飯的少婦來到唐僧處,想騙走唐僧。這時被孫悟空回來看見,他用火眼金睛看出這是白骨精變的,於是一棒打死。但是白骨精用解屍法留下一具屍體跑了。唐僧責怪孫悟空打死人,他和豬八戒都不相信他打死了妖怪。於是唐僧念起緊箍咒,孫悟空只好求饒。
師徒四人再次上路後,白骨精又變成一個老太婆,聲稱他們打死的是她的女兒,但是又被孫悟空識破一棒打死,白骨精又留下一具假屍跑了。但是唐僧卻不相信那是妖精,於是又念起緊箍咒,孫悟空疼的滿地打滾,在豬八戒和沙僧的求情下才饒了孫悟空。
但是白骨精仍然不甘心,又變作一個老公公,聲稱他們打死了他的老伴和女兒,又被孫悟空識破,一棒打死。雖然通過孫悟空的解釋,唐僧相信了孫悟空的解釋,但是由於豬八戒從中作梗,聲稱孫悟空為了使唐僧不念緊箍咒,故意把打死的人變化成白骨,以此來騙唐僧。導致唐僧堅決不相信孫悟空打死的是妖精,決意讓孫悟空離開。孫悟空沒有辦法,只好依依不捨離開回花果山,並叮囑豬八戒和沙僧要照顧好師傅……
出自:《 西遊記》

※避水金晶獸
牛魔王的坐騎。
出自:《西遊記》

※薄魚
出自:《山海經》

※白猿
出自:《封神演義》、《山海經》

※白娘子
白娘子,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白蛇傳》中變化成人的千年白蛇。
最初描寫白娘子來歷的文獻是《雷峰塔奇傳》,講述白娘子是四川峨眉山清風洞的白蛇洞王,在洞內修行了千餘年,因修行年久,法術精高。
而《白蛇全傳》中更詳細的說明了白娘子的生世與來歷。裡面講述東海的一條白龍奉命於辛已年二月十二正逢辛已日午前已時降世行雨,由於龍有淫性,忽然有了感覺而落下幾點龍精,而龍精正好滴在了峨眉山前,受了日月精華與雨露的滋養而化作一條長蛇。而這條長蛇的形體屬五行,於干支而論,在大千世界中氣屬金,體象純白,辛屬陰,故為女身。形體雖然屬蛇,但卻還是龍身,卻未脫去龍形。於峨眉山上修煉了幾百年,采天地之靈氣受日月之精華,故能幻化人形。在一日月光皎潔的夜晚私吞了蛤蟆精的內丹而增長了五百年的功行。自己取名為素貞,後拜蕊芝仙子與驪山老母為師,並賜名為六支,派她到西池的桃園中打掃落葉。後來為求成仙而得知塵緣未了,便下界來人間尋找從前的救命恩人,到了杭州後便遇到另外一個蛇精小青,並收小青為婢女。
在前世與法海有著不為人知的恩怨糾葛,而後世又來描述法海向白娘子以佛法來鎮妖的道義對白娘子復仇,後來法海成功的收伏了白娘子,並把她鎮壓在了雷峰塔。
最初描寫白娘子形象的文獻是《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其中描述白娘子是一位絕美少婦,頭戴孝頭鬢,烏雲畔插著些素釵梳,穿一領白絹衫兒,下穿一條細麻布裙。而《白蛇全傳》中白娘子盜取仙草時裝扮為青絲挽就雙丫鬢,四串紅須拖在鬢旁,身穿白綾盤雲衫子,猩紅色片錦鑲褲子,白襪粽鞋,腰束鵝黃色絲條,背插一口青峰寶劍,手裡拿著拂塵。
近代影視劇中都描寫出白娘子的心愛之物是蓮花,幻化出來的大宅中都有一個蓮花池。
普遍來說稱呼最多的還是「白娘子」,最初的版本與後期的部分版本中都叫白娘子。原本白娘子無名無姓,後編的戲曲中則把白娘子命名為「白素貞」。而《雷峰塔奇傳》中是唯一給白娘子命名為「白珍娘」的文獻。「白娘娘」這個稱呼則是從者對白娘子的尊稱。

※白澤
黃帝巡遊至東海,遇之,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問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一五百二十種,白澤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渾身雪白,能說人話,通萬物之情,很少出沒,除非當世有聖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至,常與麒麟或鳳凰等,視同為德行高的統治者治世的象徵。 是可使人逢凶化吉的吉祥之獸。 傳說黃帝巡狩,至海濱而得白澤(又名「獨角獸」)神獸。此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故帝令圖寫之,以示天下,後用以為章服圖案。唐開元有白澤旗,是天子出行儀所用;明有白澤補,為貴戚之服飾。
白澤是中國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常與麒麟或鳳凰等,視同為德行高的統治者治世的象徵。
《西遊記》中,白澤是妖怪九靈元聖的孫子之一。
《雲笈七簽》卷一百引《軒轅本紀》:「帝巡狩,東至海,登桓山,於海濱得白澤神獸,能言,達於萬物之情,因何天下神鬼之事,自古精氣為物、遊魂為變者凡萬物一千五百二十種,白澤能言之,帝令以圖寫之,以示天下。」葛洪《抱朴子‧極言》:「黃帝……窮神奸則記白澤之辭。」《瑞應圖》:「黃帝巡於東海,白澤出,達知萬之情,以戒於民,為除災害。」
出自:《今昔百鬼拾遺》、《三才圖會》

※白龍
龍王是道教和佛教的神祇,源於古代龍神崇拜和海神信仰,龍王成為海神可說是佛教入華時所一併帶來的印度神話而影響。佛教護法天龍八部之中的龍部以八尊龍王為首,如:難陀龍王,如今將龍王之名沿用,是以區別於中國原始神話傳說中的龍。因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亦有信奉。被認為具有掌管天氣的能力,因此在水旱災多的地區常被崇拜。
大龍王有四位,掌管四方之海,稱四海龍王。小的龍王可以存在於一切水域中。龍王形像多是龍頭人身。龍王被認為與降水相關,遇到大旱或大澇的年景,百姓就認為是龍王發威懲罰眾生,所以龍王在眾神之中是一位嚴厲的神。
華東的廣大地區由於多受旱澇災,民間為祈求風調雨順,建有龍王廟來供拜龍王。廟內多設坐像,通常只有一位龍王,如「汾水貫太原而南注,水有二橋……由是架龍廟於橋下」。
四海龍王,掌管四方之海:南海廣利王;東海廣德王;北海廣澤王:又名崇禮,代表北方。小說《封神榜》中其姓名為敖吉;西海廣順王:別名正恆,代表西方。小說《封神榜》中其姓名為敖順。
中國古典文學傳說中最負盛名的四海龍王:有東海龍王敖廣、南海龍王敖欽、西海龍王敖閏、北海龍王敖順(封神榜:東海龍王名為敖光,南海龍王名為敖明,西海龍王名為敖順,北海龍王名為敖吉。)四海龍王之中,以東海龍王為最尊。又說龍生九種,外形各有不同。西遊記第43回中:「行者聞言笑道:『你妹妹有幾個妹丈?』敖順道:『只嫁得一個妹丈,乃涇河龍王。向年已此被斬,舍妹孀居於此,前年疾故了。』行者道:『一夫一妻,如何生這幾個雜種?』敖順道:『此正謂龍生九種,九種各別。』西遊記、封神榜等文學作品中就有龍王的形象。
出自:中國傳說

※白虎
白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四象之一,根據五行學說,它是代表西方的靈獸,形象是一隻白色的虎,代表的季節是秋季。
在二十八宿中,白虎是西方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的總稱。
在道教信仰中,他被稱作白虎監兵神君,與青龍孟章神君一起,是鎮守道觀山門的護衛天神。
漢朝人將虎視作百獸之王的象徵。相傳一隻虎滿5百歲時,其毛色就會變白,所以白虎成為了一種神物的代表。當帝王具備德政或是天下太平的時候才會出現。因為白色代表西方,所以白虎為守護西方之神祇。
在四象中,常常與龍相提並論的就是「白虎」;虎,為百獸之長,其威猛和傳說中降服鬼物的能力,使得它變成了屬陽的神獸,常常跟著龍一起出動,「雲從龍,風從虎」成為降服鬼物的一對最佳拍檔。
而白虎也是戰神、殺伐之神。白虎具有避邪、禳災、祈豐及懲惡揚善、發財致富、喜結良緣等多種神力。而它是四靈之一,也是由星宿變成的。它亦象徵著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屬金,為白色,因此白虎之名不是因其白色,而是根據五行命名的。
出自:中國傳說

※白鹿
出自:《太平御覽》

※奔浮
出自:???

※敗屩妖
敗屩妖就是破草鞋妖,天下破敗時,他們就會出來阻塞道路。
出自:《搜神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3#
 樓主| 發表於 2015-4-1 16:50:06 | 只看該作者
【C】

※蚩尤
蚩尤又名赤優、姜公。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部落首領,以在涿鹿之戰中與黃帝交戰而聞名。蚩尤在戰爭中顯示的威力,使其成為戰爭的同義詞,尊之者以為戰神,斥之者以為禍首。蚩尤也是苗族相傳的遠祖之一,苗族尊稱為榜香尤、姜尤、姜公。其活動年代大致與華夏族首領炎帝和黃帝同時。蚩尤部落於涿鹿之戰中敗於黃帝,炎帝的部落聯盟。部落族人四散。其中一部分族人歸附炎黃部落的華夏族,一部分南遷,形成了今天的苗族、羌族等多個民族。與黃帝、炎帝合稱為「中華三祖」。
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以來的古籍對蚩尤傳說的記錄相當豐富,但常有矛盾之處。根據這些記錄,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領袖,是苗族的祖先,也是中國神話中的武戰神。學者依照《逸周書》、《鹽鐵論》推測蚩尤屬於太昊、少昊氏族集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個部落之意,一說七十二個),驍勇善戰,勢力強大。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與以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展開的激戰,具體情況有三說。 第一說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即黃帝在阪泉之戰中戰勝炎帝後,蚩尤作亂,黃帝又在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從而鞏固天子之位;
第二說見於《逸周書·嘗麥篇》,即蚩尤驅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訴於黃帝,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
第三說見於《山海經·大荒北經》,即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龍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敗被殺。
盡管各說略有差異,但蚩尤與黃帝曾經交戰是無疑的。戰爭過程則更為曲折,且極具神話色彩。蚩尤善戰,「制五兵之器,變化雲霧」,「作大霧,彌三日」,黃帝「九戰九不勝」、「三年城不下」。《龍魚河圖》載黃帝「不敵」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勝。一說黃帝藉助風后所作之指南車方在大霧中辨明方向,獲得勝利。
蚩尤的結局,傳說多稱兵敗被黃帝所殺,黃帝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或者臣服於黃帝,並主軍事。
後來天下又亂,黃帝畫蚩尤的形像,威懾天下,天下都以為蚩尤不死,並且居黃帝之幕府,於是「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軒轅黃帝戰蚩尤,是中國上古時代極其重要的事件。黃帝勝利之後,一統中原地區,成為華夏正統。因此漢文史籍特別是長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對蚩尤多有惡評,盡管未必公允。後來,蚩尤逐漸神化,成為具有「銅頭鐵額」、「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並「食沙石子」的形象。
傳說蚩尤製造金屬兵器,又善作戰,故被尊為戰神、兵器之神(兵主)受到崇拜。
蚩尤敗後,族人流散,一部分歸附黃帝,一部分則向他處遷徙。
出自:《山海經·大荒北經》

※犰狳
出自:《山海經·東山經》

※長顏姐姐不老婆婆
出自:《後西遊記》

※沉石明雞
出自:晉·王嘉《拾遺記·魏》

※嘲風
嘲風,龍生九子之一,有鳳凰的形象,是鳥的化身,平生好險,一般在殿或屋的房頂上,如今殿角走獸即是其形象。
不僅象徵著美觀和威嚴,還有震懾妖魔,驅災除害的含義。在屋頂上放置嘲風,使得建築的造型既嚴整又賦有變化,達到莊重與生動的和諧。
出自:???

※呲鐵
形狀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鐵為食。排泄物利如剛,可作兵器。
出自:《神異經(中荒經)》

※瑲琅
出自:???

※訛獸
訛獸,古代妖怪名,又叫誕。人臉兔身,會說人話言。喜歡騙人。吃了其肉後無法說真話。
出自:《神異經》

※赤鱬
鱬:音ㄖㄨˊ。
赤鱬是中國傳說中的怪魚。人面,聲音像鴛鴦,又如小孩的叫聲,吃了可以治病。
他有兩種形象:人面魚身或魚行,非人面。
出自:《山海經.南山經》

※長右
出自:《山海經》

※蟲為
出自:《管子(水地)》

※赤龍
赤龍,即南海龍王,別名昭明,又稱南海廣利王,是中國神話中四海龍王之一,代表南方。
在古典小說《封神榜》中,南海龍王名為敖欽。
一說認為南海龍王源於古人對「南方神」的信仰。「祝融」司職南方,也稱火神,象徵光明。周文王八卦中離卦之內蘊稱火之本在水,方位屬南,故祝融合水火為一神,也稱南海神、南海龍王。
出自:???

※乘黃
白民之國在龍魚北,白身披髮。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出自:《山海經·海外西經》

※赤虎
出自:???

※赤蛇精
出自:《西遊記》

※仇生
出自:???

※長右
出自:???

※赤身鬼
出自:???

※重明鳥
重明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鳥,狀似雞,叫聲如鳳凰,重瞳,力大無窮。
出自:《拾遺記》

※蠆鬼
黃色頭髮面目醜惡的毒蟲之鬼,殺人無形,使人化為血水。
出自:《聊齋志異·蠍客》

※產鬼
穿著淡綠色上衣明黃色裙子的妖怪,身材短小,常出現在產房,使女子難產而死。
出自:《夷堅志》

※春十三娘
蜘蛛精。
出自:《西遊記》

※赤尻馬猴
與靈明石猴、通臂猿猴、六耳獼猴,並稱混世四猴。
出自:《西遊記》《封神演義》、《女仙外史》

※蠶女
蠶女又名蠶神、蠶馬神,乃是騎在白馬上的女神。
蠶女的傳說在《太古蠶馬記》、《搜神記》、《蜀圖經》、《神女記》、《太平廣記》等書中都所記載,細節方面雖有所不同,內容卻大抵一致。據東晉干寶的《搜神記》中所述:帝嚳高辛氏時,蜀中某女之父遠征,女兒因為思念父親,就對家中一匹白色牡馬兒戲言:如果你能把父親帶回來,我就嫁給你!白馬聞言仰天長嘯,掙脫韁繩疾弛而去。幾天後,白馬果然載著其父返回家中。從此白馬受到一家人厚待。
可是白馬自此整日不思飲食,卻每每看到女兒走近馬廄,就嘶鳴不止,興奮異常。女兒見狀只好將之前的戲言告訴父親。其父心中為女著急,取箭將馬射殺,並把馬皮剝下晾在院子裡。某日,女兒與鄰居在院子裡玩耍,女兒踢著白馬皮嘆道:「你是牲畜,卻想娶人當老婆。現在落到這種地步,這又何苦?」這時馬皮突然飛起將姑娘捲走,不知去向……數日後,家人在一棵樹上找到了姑娘,但見那馬皮還緊緊包裹著她,頭卻已經變成馬頭的模樣,正伏在樹枝上扯吐蠶絲。父母聞訊後十分傷心,從此鄉親們便將此蟲叫作「蠶」,此樹叫作「桑」。
某日,父母忽見蠶女身旁有侍衛數十人,乘流雲駕駿馬天而降,對父母說:「天帝因為孝能致身,心不忘義,封我為女仙,位在九宮仙嬪之列,在天界過得很自在,請二老不用思念女兒。」言畢乘雲而去。後世人們為感激小姑娘為人們帶來了絲綢錦衣,把她尊為蠶神,無論是在蜀中還是在江浙一帶,1949年國共內戰前都可見到塑有馬頭娘塑像的蠶神廟:一個騎在白馬身上的美麗的小姑娘。
出自:《太古蠶馬記》、《搜神記》、《蜀圖經》、《神女記》、《太平廣記》

※螭魅
螭魅又名魑魅,是山林中的異氣化生的鬼怪,殺人無形。
出自:《左傳》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
 樓主| 發表於 2015-4-1 17:05:16 | 只看該作者
【D】

※洞冥草
洞冥草是傳說中的草名。會發光,折下枝條點火可以照見鬼物。能食用,服用後身體會發光。
出自:《洞冥記》

※東曦
出自:???

※大風
大風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怪神,是一種凶惡的鷙鳥。職掌是司風,是一位會引起狂風的災害神。其說始見於漢。因其大,振翼則起風,故又有說其為大鳳;另亦有人認為其真面目為凱同雨師協助蚩尤叛亂之風伯。堯時為害於民,被羿射殺於青丘之澤。
出自:???

※大鵬
鵬,又稱大鵬、鵬鳥、鯤鵬,是世界許多傳說中其大無比的神鳥。
中國的「鵬」字,根據《說文》、《字林》等典籍,即「鳳」的古字。《說文》曰:「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朋為朋黨字。」可見「鵬」左邊的「朋」來自它群鳥之王的地位。就字源而論,可以推測大鵬和鳳凰源自先民的同一種鳥圖騰,逐漸分化,帶上不同的特徵。對大鵬的正面記載毫無疑問始於《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而《神異經·中荒經》里描述的大鳥「希有」,也與大鵬有相當的關係:「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水經注》引《神異經》又加上了「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此鳥有綠、紅雙色,不鳴叫也不進食。僅僅背上小片沒羽毛的地方就有一萬九千里寬廣,可見它體形多麼龐大。
後世詩人以大鵬為高遠志向、豪放氣概的象徵。如阮修《大鵬贊》中有「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鷽鳩仰笑,尺鷃所輕。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句子。借大鵬來抒發蔑視官宦、抱負超遠的心境。而李白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邑》)更是千古傳誦。直至如今,漢語中仍有「鵬舉」、「鵬程」之類的詞語,借喻遠大的前程和抱負。
出自:???

※丹龜
出自:???

※擔生
擔生,又稱神蟒,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大蛇,可以掀起水患。
擔生最早出於酈道元《水經注》。另於《廣異記》則有更詳細的記述:「昔有書生,路逢小蛇,因而收養。數月漸大,書生每自擔之,號曰『擔生』。其後不可擔負,放之范縣東大澤中。四十餘年,其蛇如覆舟,號為『神蟒』。人往於澤中者,必被吞食。書生時以老邁,途經此澤畔,人謂曰:『中有大蛇食人,君宜無往。』時盛冬寒甚,書生謂冬月蛇藏,無此理,遂過大澤。行二十里餘,忽有蛇逐,書生尚識其形色,遙謂之曰:『爾非我擔生乎?』蛇便低頭,良久方去。回至范縣,縣令問其見蛇不死,以為異,繫之獄中,斷刑當死。書生私忿曰:『擔生,養汝反令我死,不亦劇哉!』其夜,蛇遂攻陷一縣為湖,獨獄不陷,書生獲免。」是一條會報恩救主的妖蛇。
出自:《水經注》

※地狼
地狼是傳說中地下的狼。古代視之為凶兆。修行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變人型。
出自:《屍子》卷下

※丹蝦
丹蝦,是在中國神話中的巨蝦。身長十丈,須長八尺。有兩個翅膀,鼻子像鋸子。
出自:洞冥記

※妒婦津
出自:《酉陽雜俎.諾皋記上》

※東海夔牛               
出自:???

※盜驪
出自:《穆天子傳》

※丹鳥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僅次於龍。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鳳凰的形象在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中普遍出現。英文稱之為Chinese Phoneix 或簡稱Phoneix(實際上Phoneix指的是西方傳說裡的不死鳥)。
其羽毛一般被描述為赤紅色,雄的稱為鳳,雌的則稱為凰。其圖徽常用來象徵祥瑞。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
在甲骨文中,鳳與風為同字,皆寫為鳳凰之形,而後鳳加上凡聲,之後又將鳳形改為蟲形創造出風字,由此可見鳳凰與風的關係。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
《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另,《說文》云:「鳳之象也,鴻前麟後,鸛顙鴛腮,龍文龜背,燕頷雞啄,五色備舉。」
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簫笙,音如鐘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
出自:???

※帝江
帝江是中國古代傳說妖怪,形狀像黃口袋,顏色像紅火,六隻腳四個翅膀,沒有面目,懂得歌舞。古書中江字讀作「鴻」,即帝鴻。 黃帝的稱號之一為帝鴻氏,被認為與帝江有關。
出自:《山海經》

※帝鴻
即帝江。
出自:《山海經》

※倒壽
出自:???

※刀勞鬼
是中國傳說中的妖怪,記載在干寶的《搜神記》卷十二中。
出現在暴風雨中的怪物,用毒液射人。
出自:《搜神記》

※毒蛇龍
出自:???
               
※獨足鬼
出自:???
               
※獨角魔王
出自:《西遊記》

※多即
出自:《山海經.中山經》

※毒龍
出自:???
               
※大蟒精
出自:《西遊記》

※大鵬魔王
混天大聖。
出自:???
       
※當康
是棲息在山中有獠牙的豬,叫聲像在叫自己的名字。
出自:《山海經·東次四經》

※丹魚
丹魚是傳說中的魚。出入有赤光環繞。用其血塗在腳上可步行在水上。
出自:《水經注·丹水》

※獨角羊
出自:《論衡》

※獨角兕大王
出自:《西遊記》

※蠹妖
出自:《續西遊記》

【E】

※惡魔蟲
出自:???

※耳鼠
出自:《山海經·北山經》

※耳中人
會跑到人的耳朵裡的妖怪,在人耳中竊竊私語,常常使修煉者誤以為修成了內丹。
出自:《聊齋志異》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表於 2015-4-29 20:27:35 | 只看該作者
【F】


※蝠妖
出自:《閱微草堂筆記》

※鳳仙
出自:???               

※腓腓
出自:《山海經(中山經)》

※封豨
堯時代為禍南方桑林之野的雙頭大豬怪,又叫做封豕,力大無窮,四處傷人,使民眾痛苦不堪。最後是堯派遣勇士后羿前往,才於桑林之野射傷封豨腿部,將牠活捉。根據楚辭的記載,后羿抓住封豨後,將牠的肉切下蒸熟獻給堯品嚐。               
出自:???

※風狸
風狸是中國與日本傳說中妖怪。中國的《本草綱目》,日本鳥山石燕的《今昔百鬼拾遺》,根岸鎮衛的《耳袋》、《和漢三才圖會》有記載。風狸又稱風生獸,形似貂,藍色。會飛,不怕火燒刀砍,有風吸入口中都可復活,殺死它的方法是用菖蒲塞住它的鼻孔。它的腦漿和菊花一起服用,吃十斤,可以使人多活五百歲。
出自:???       

※鳳管娘子
出自:《西遊記》

※負屭
龍生九子之一,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出自:???       

※猼訑
猼訑(言也),古代妖怪名,是有九條尾巴和四隻耳朵的羊,眼睛長在背上。傳說將其皮毛穿在身上就不怕。
出自:《山海經》

※蝮子怪
出自:《西遊記》

※腹蟲
出自:《山海經》

※鳧徯
出自:???       

※夫諸
夫諸為古代神獸之一。
夫諸狀若白鹿,有四角。兆水之神獸,可招大水。最早在先秦時有記載。
《山海經(中次三經)》有載。傳說中異獸名。狀如白鹿而有四角。其現為水災之兆。其說始見於先秦。
《山海經·中山經》:「中次三經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陽多王雩琈之玉,其陰多赭、黃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狀如蒨如舉。有獸焉,其狀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諸,見則其邑大水。」
出自:《山海經》       

※福緣君
出自:西遊記》

※賁羊
出自:???       

※蜚
蜚是一種記載於《山海經》的災獸。居住於太山,具有牛的外形,蛇的尾巴,白色頭部,但只有一個眼睛。會造成周邊水源乾枯、草木枯死。
出自:《山海經》       

※肥遺
肥遺,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蛇妖,見載於《山海經》中的〈西山經〉和〈北山經〉。亦有聲韻學專家認為「肥遺」跟「巴蛇」其實是一種同一種妖蛇。
《山海經·北山經》載:「又北百八十里,曰渾夕之山,無草木,多銅玉。囂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海。有蛇一首兩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肥遺外貌如蛇,但同一個頭部下卻有兩條身軀。可是這形象卻與《山海經·西山經》中的近似生物不同,在〈西山經〉中的記載為:「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此處的肥遺蛇卻並非一首兩身,而是六足四翼。然而兩者相同之處是,每當此蛇出現時,附近封國(甚至全國)都會出現大旱災。
商代青銅器上最常見的花紋母題,是神話動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就是肥遺。
出自:《山海經》

※蝮蟲
蝮蟲,又稱反鼻虫,是中國古代傳說的一種動物,毒蛇,記載在《山海經·南山經》。
蝮蟲的顏色像綬文,鼻上有針,大的蝮虫重達一百多斤。               
出自:《山海經·南山經》

※飛鼠
出自:???               

※飛頭蠻
飛頭蠻,中國傳說的妖怪。通常是人類的姿態,到夜裡頭部會攜帶著五臟六腑與身體分離然後在空中飛來飛去。
起源於中國晉代干寶的《搜神記》,相傳三國時吳國的大將朱桓便曾遇到過「落頭氏」。朱桓有一個婢女,每晚睡著後,頭就會自動飛走,直到快要天亮時,頭才回到身上。某晚,婢女的頭又飛出去,與他同室的女伴朦朧中見到他身上的棉被滑掉了,便好心幫他拉上,無意中將婢女脖子的缺口蓋住。早上,婢女的頭要飛回原位時,卻怎麼也找不到被棉被蓋住的身體,不得不掉在地上,奄奄一息就要氣絕。這時,朱桓走進屋裡,見到了這一幕,相當震驚。婢女不斷用眼睛向朱桓示意棉被,朱桓領悟,立即上前把棉被拉開,只剩一絲生機的婢女用盡全力讓自己的頭再度飛起來,回到脖子的原位上,從而恢復正常。朱桓雖然救了飛頭婢女一命,但心裡總是隱隱不安,將「落頭氏」視為不祥的異類。
出自:《搜神記》

※飛誕鳥
出自:???               

※峰五老
出自:《西遊記》

※鳳凰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僅次於龍。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鳳凰的形象在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漢字文化圈國家中普遍出現。英文稱之為Chinese Phoenix 或簡稱Phoenix(實際上Phoenix指的是西方傳說裡的不死鳥)。
其羽毛一般被描述為赤紅色,雄的稱為鳳,雌的則稱為凰。其圖徽常用來象徵祥瑞。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
在甲骨文中,鳳與風為同字,皆寫為鳳凰之形,而後鳳加上凡聲,之後又將鳳形改為蟲形創造出風字,由此可見鳳凰與風的關係。
出自:???               

※蜂妖
出自:《西遊記》

※飛廉
飛廉,亦作蜚廉,是中國神話中的神獸,掌管風,被稱為風伯(風神),其形象為鳥身鹿頭[2]或者鳥頭鹿身。秦人的先祖之一為飛廉(蜚廉),古代楚地以飛廉為風伯。
廣泛分布於亞歐草原的鹿石其造型也是鳥首鹿身,與中國古文獻所記載的飛廉形象相同。
出自:《楚辭(離騷)》

※拂雲叟
出自:???               

※吠鳥
出自:???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表於 2015-6-5 21:45:42 | 只看該作者
【G】


※鞏州城三怪
寅將軍、熊山君、特處士
出自:《西遊記》

※鼓
出自:《山海經》

※狗頭鰻       
出自:???       

※國後
出自:《西遊記》

※姑獲鳥
產女,又名姑獲鳥,夜行游女、天帝少女、鬼鳥,是日本流傳的妖怪之一。在京極夏彥的《姑獲鳥之夏》裡大出風頭。
產女是因難產而死的孕婦所化,會擄走別人的小孩來養,非常怕狗。能夠吸取人的魂魄,所居住的地方都是磷火閃耀的,常在夜晚出來活動,披上羽毛即變成鳥,脫下羽毛就化作女人。如果那個有嬰兒的家庭,夜晚忘記了收晾在屋外的嬰兒衣服或棉被的話,那麼一旦被它所發現,就會在上面留下兩滴血作為記號,以便之後來偷走小孩。在日本為了預防這種情況發生通常會把難產而死的孕婦的肚子破開取出小孩然後讓婦女抱著小孩下葬。
出自:???               

※國丈
出自:《西遊記》

※鉤蛇
出自:???
               
※歸墟
出自:《山海經》

※鬼市
鬼市可以是下列意思:
>文言及傳說
→唐代流行於西域的市集。 出自 《新唐書·西域傳下·拂菻》:「西海有市,貿易不相見,置直物旁,名鬼市。」
→又稱「鬼市子」,指夜市。 參見俞樾《茶香室三鈔·鬼市子》。
→陰間的市集。 出自 范正敏《遯齋閒覽·人事》:「寺僧雲,一歲之中凡數次如此,人謂之鬼市,陰冥之事,蓋有非人意所能測者。」
→山中蜃景。 出自 蒲松齡作品《聊齋志異·山市》稱山市為鬼市:「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清代《興山縣誌》載神農架有山市,「神農山……一名神 農架,高寒,為一邑最幽深險陰處,多猛獸……山上常八月雨雪,至明年六月始消,又常六月飛霜。久雨初霽,峰巒陷現,有如城廓村落,相傳為山市……」。
→鬼怪群聚之處。參見無名氏《輦下歲時記·鬼市輦》:「俗說務本坊西門是鬼市,或風雨曛晦,皆聞其喧聚之聲。」
>其他
→經穴別名,即承漿穴。出自《千金翼方》:「邪病語不止及諸雜候,人中主之,一名鬼市,」
→在一些城市中是指買賣無明確來源的商品的臨時集市,例如潘家園舊貨市場等,見同類詞彙黑市。
出自:???
               
※孤直公               
出自:???

※貫匈人
出自:《山海經》

※乖龍
出自:《亭夜話》

※孰胡               
出自:《山海經(西次四經)》

※古柏老
出自:《西遊記》

※鬼車
鬼車是一隻鬼鳥,食人魂魄。
出自:《嶺表錄異》

※鬼吏
按照陰司文書索命的鬼怪。
出自:《搜神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快速回复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